伊顿健康导读:
一、不同肺癌类型其骨转移发生情况也不同,其中小细胞肺癌发生骨转移的几率最高。
二、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方式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因转移引发的疼痛,并治疗或预防骨折和其他并发症。
肺癌转移常见部位有哪些?
1.肺癌脑转移
2.肺癌骨转移
3.肺癌肝转移
4.肺癌肾及肾上腺转移
5.肺癌其它部位转移
不同肺癌类型其骨转移发生情况也不同:
肺癌类型
|
发生率
|
肺鳞癌
|
15%
|
肺腺癌
|
45%
|
小细胞肺癌
|
70%
|
大细胞肺癌
|
25%
|
事实上,随着肺癌存活率的增加,骨转移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除了引起相当大的疼痛和不适之外,骨转移还可能导致骨折,干扰患者的日常活动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何肺癌存活率越高,发生的骨转率越高?
随着医学的发展,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肺癌患者长期生存也带来了肿瘤局部和远处转移的概率增加。其中,骨骼是肺癌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率会随生存期的延长而增加。
肺癌骨转移症状
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甚至出现高钙血症。由于释放钙的骨骼破裂,血液中钙水平升高可能导致混乱,恶心和呕吐,口渴和肌肉无力。肺癌骨转移会使得患者容易骨折,此种病理性骨折会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睡觉翻个身。椎体骨折可引起脊柱变形,严重甚至导致瘫痪。所以肺癌骨转移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癌骨转移的检查方式
1、PET-CT;
2、ECT(骨扫描);
3、MRI扫描(磁共振成像)
肺癌患者除定期进行肺部CT明确原发灶病情外,还需要半年进行一次ECT。
注:通常来说,对于骨转移的诊断PET-CT优于 ECT,但是 ECT比PET-CT更实惠。
另外,肿瘤标记物(主要是癌胚抗原CEA)一般会先于病灶出现而体现在血液指标异常上,CEA指标持续升高就要有针对性的做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发生骨转移和脑转移。
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
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方式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因转移引发的疼痛,并治疗或预防骨折和其他并发症。
补钙
骨转移以后首先要及时给患者补充钙,患者可以选择钙片、海带、海苔一类的含钙高的食物。另外,定期晒太阳也有助于减轻肺癌骨转移导致的钙代谢障碍。
骨转针
目前应对骨转移最有效的控制方式是骨转针,可有效修补受损骨质,有效的抑制骨髓里面癌细胞的生成和发展,其副作用也是人体可以承受的,通常是直接静脉滴注,21-28天是一个周期,通常 3个月左右就对一种骨转移药品形成了耐药,不过骨转针经历了3代的发展,所以若是患者对骨转药品耐药以后可以在3代药品中选择:
第一代:氯屈膦酸盐;
第二代:帕米膦酸盐、阿仑膦酸盐、伊班膦酸盐 ;
第三代:唑来膦酸
双膦酸盐主要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也可能有助于预防因癌症导致的骨转移患者的骨折。
放射性治疗
对于全身多发性骨转移的病人不宜进行外部照射,这时可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能够减少骨转移引起的骨质破坏、溶解,并可消除或减轻由于骨转移所致的剧烈疼痛,同时抑制骨转移灶的发展。但因它也可造成骨髓抑制反应,原则上不能和化疗同用,并须定期观察白细胞变化。
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前主要是用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骨转移的一种方法。但在相关临床实验中发现:放射性核素治疗可以使75%的肺癌患者在治疗后一至五周内缓解疼痛并持续长达六个月。
(五)靶向药治疗
1.易瑞沙
研究者发现220例使用了吉非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无论是作为2线或3线治疗,在总生存期上比未使用的患者有明显的改善,并得到了50%的保护效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腹泻恶心,但多为轻度。
案例1
一名78岁的女性,在3个月内出现咳嗽和体重减轻。X线平片和CT扫描结果显示肺左上叶有肿瘤。痰的病理诊断提示腺癌。此外,对于脑转移,骨盆,脊柱和股骨有多处骨转移。她被诊断出患有IV期(T4N3M1)肺癌。在知情同意下开始口服吉非替尼250mg /天。一周后,她患有股骨的病理性骨折,并进行了内固定。手术后3个月,在平片上观察到显着的骨形成和愈合(图A)。她能够毫无痛苦地走路。颈部转移病灶在平片和CT扫描结果中显示出显着的骨形成(图B和C)。在公认的骨转移后一年,她仍然活着,吉非替尼给药后疼痛和ADL有所改善。

(A)病理性骨折中骨形成,(B)颈部转移病灶通过X线平片显示骨硬化显着增加(C)颈部转移病灶显示CT扫描显着增加骨硬化。
2.狄诺塞麦
狄诺塞麦是一种针对RANKL的完全人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抑制RANK来阻断前破骨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其优势在于减少首次发生SRE(骨相关事件)的风险,且不论年龄、PS评分SRES史(骨骼相关事件史)、骨转移数量、或基线疼痛状况如何。具有抗肿瘤特性。目前已成功用于已经扩散到骨骼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中。而且,我们认为它可以减少与肺癌相关的并发症(已经扩散到骨骼),如骨折。狄诺塞麦是每四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10年批准狄诺塞麦用于每4周皮下注射120 mg实体瘤骨转移患者。
III期针对狄诺塞麦和唑来膦酸对于骨转移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包括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或实体瘤的患者(40%的登记患者患有NSCLC)
首次研究SRE(骨相关事件)的中位时间为狄诺塞麦为20.6个月,唑来膦酸为16.3个月。在所有III期试验中,狄诺塞麦或唑来膦酸组的疾病进展和总生存期相似,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是如此(两个治疗组的颌骨坏死同样低)。然而,在一项随机III期研究的亚组分析中,狄诺塞麦与 702例非小细胞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与唑来膦酸的改善相关(9.5 vs 8.0个月)。总体而言,狄诺塞麦可能更适合接受肾毒性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铂类化合物和肌酐清除受损的老年患者,他们通常需要调整双膦酸盐的剂量。
3.卡博替尼联合易瑞沙、特罗凯治疗肺癌骨转移
卡博替尼对于骨转移有着很好的疗效,其中在相关临床实验中发现,卡博替尼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疾病控制率为40%。
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常用的方案为易瑞沙250mg+卡博替尼40mg,或特罗凯150mg+卡博替尼40mg,效果良好。
饮食和情绪控制
患者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注重自己的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保证免疫力。除此之外,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积极治疗的心态对于控制病情有着很好的作用。
伊顿健康温馨提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肺癌正在逐渐从恶性疾病变成慢性疾病,通过适合的治疗方案,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
相关出国看病、远程问诊等方式获取更多海外药物资讯
更多相关的最新治疗资讯
欢迎咨询伊顿健康 电话400-766-0588
伊顿健康,国外医院与国内患者信息交流平台。